您好,欢迎您来到硕博原创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

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

硕博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MBA论文、MPA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以下是硕博论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一篇艺术论文毕业论文范文,内容是关于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通过铜鼓家具、壮锦文房、百色红鼓的设计实践,论证广西传统文化从造型、纹样、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引方向,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结论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构建新模式。。代写一篇论文多少钱,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目的 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 运用分析和推理指出广西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当代设计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广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广西传统文化归纳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类,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范畴。结论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构建新模式。通过铜鼓家具、壮锦文房、百色红鼓的设计实践,论证广西传统文化从造型、纹样、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引方向,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广西传统文化; 当代设计; 价值再现; 文化传承; 应用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value reappearance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seek way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Guangxi culture. Based o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The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is summarized into three aspects: artifact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and conceptual cultur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pattern, shape, craft, color and material. The application of Guangxi'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contemporary design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for the continuou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The design practice of bronze drum furniture and Zhuang brocade study room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design method of inquiry, which not only spreads and promot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uangxi,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design.

  Keyword: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emporary design; value reappearanc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pplication method;

  在地域性文化被广泛关注的今天,设计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已成为我国设计界的热门话题。究其根本,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在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过程中,展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属性,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语义。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必须结合当下审美和时代需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达到统一,使民族文化与当代设计有机融合。本研究深入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广西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新的活力,为当代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1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

  文化传承的前提是文化创新,传承基于创新。文化创新并非文化再现,其核心是运用设计手段实现文化元素的价值再现[1]。而此建立于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充分认知、灵活提取、合理诠释之上。因此,关注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下设计的发展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1.1 、广西传统文化概述

  广西古属百越,地处南疆,是国家间、民族间、地区间的交往枢纽,其文化特征兼具民族性与地域性。民族性是由多民族混居的历史特性所决定的;地域性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相关,两者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广西传统文化。广西传统文化种类繁多,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方面归纳概括,见表1。器物文化主要指物质层面,是广西民族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包括乡土建筑、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服饰、器乐、工艺品等。例如,壮族传统干栏式建筑,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壮族典型的巢居式建筑[2]。行为文化主要指制度层面,是广西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及生活方式的反映,包括宗族制度、鬼神传说、民风民俗、音乐舞蹈、工艺等。例如,盛极一时的三月三歌会,是壮族最大的歌墟节,是男女借歌传情的重要日子。观念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以价值观和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心,包括广西人民的生活观念、文化理想、文学艺术、图腾崇拜等方面。例如,壮族以蛙为图腾,并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在铜鼓纹饰、祭祀蛙舞、壁画蛙型人等上多有体现,是壮族人民的精神依托。

  1.2 、广西传统文化引入当代设计的迫切性

  广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角度来看极富学术价值,但并不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唯有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广西传统文化的研究引入当代设计则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伴随文化建设浪潮,民族的东西愈发显得珍贵。由于古今审美差异,迫使大多传统文化仅以文物形式止步于博物馆内,造成民族文化的发展失衡。设计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作用日益显着,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其次,地域性文化被广泛关注,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举措。广西传统文化拥有较为完整的物质形态与人文形态,为当代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最后,广西属老少边穷地区,运用设计手段打造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不仅关乎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广西本土设计走出去的关键。

  2、 广西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广西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制器尚象”、“纹样丰富”、“材美工巧”三个方面,分别从造物思想、造物手段、造物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

  2.1、 制器尚象

  “制器尚象”语出《周易》,意为器之造型、纹饰皆源于世间万物,是我国较为传统的造物思想。广西传统文化以器物为文化传承载体,但尚象并非简单意义上对自然万物的模仿,按其层次高低分为三个层面:“物象”、“意象”、“道象”。以下从造物视角对广西传统文化展开论述,从理论层面探究其与当代设计的契合点。

  表1 广西传统文化分类
表1 广西传统文化分类

  制器之尚物象,模拟世间万物而成型。此“物象”除了天地万物之象,还包括市井百态之象、生活生产之象以及消遣娱乐之象等[4]。广西传统文化崇尚物象,首先体现在器物造型是对自然的简单模拟,无论其木雕、石雕、剪纸、花山岩画、壮锦图案及生活器皿等,皆能在自然界找到原型。其次,模拟万物特征而赋予新意,如麽乜造型为勇士伸开双臂拥抱太阳,是对希望、对美好生活的象征。此外,马骨胡、绣球、铜鼓纹样等皆遵此理。

  制器之尚意象,理解自然万物而造物,是高级层次的人工事物。人工事物是应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每种需要后面都带有实践的目的性[5]。广西传统文化中此类案例较为丰富,如铜鼓、陶瓷、芒编、竹编等皆是人们生活实践物化的结果,是对生活所需、改造生活的反映。制器之尚道象,超越宇宙万物而制器。此“道象”绝非表面意指,而是自然规律、原理乃至哲学思想的应用,是最高层次的制器。例如,运用自然发声原理制作而成的天琴、铜钟、芦笙等广西乐器;广西传统建筑亦不乏此例,如“天人合一”哲学观强调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适应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广西建筑屋顶多呈坡度陡峭,出檐较深等特征,见图1。

  2.2、 纹样丰富

  传统纹样是广西文化的实物载体,是通过造物手段传承文化的典范。广西传统纹样种类繁多,包括器乐纹样、服饰纹样、工艺品纹样、生活纹样、建筑纹样等,并且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器乐纹样指传统乐器所独有的纹样,以铜鼓最为典型。铜鼓纹样内容丰富、形式各异,主要包括:太阳纹、云雷纹、羽人纹、龙舟纹、翔鹭纹、青蛙纹及几何纹等。服饰纹样指民族服饰中所呈现的纹样,如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服饰纹样,其中以壮族、瑶族最具代表性。壮族服饰纹样由几何纹样、字形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等构成;瑶族服饰纹样包括花蝶纹样、几何花边纹样、龙纹、玄武纹、柏树纹等[6]。工艺品纹样指壮锦、绣球、麽乜等手工艺品所展现的纹样。壮锦纹样题材最为丰富,包括花鸟虫鱼、山水景观、民族风情等,具体分为花草纹、虫鱼纹、鸟兽纹样、几何纹样,见图2。绣球、麽乜纹样构成较简单,分别为花卉纹样、龙凤纹样和传统纹样、福字纹等。生活纹样指生活用品的装饰纹样。建筑纹样指传统建筑的附加纹样,多与民俗文化相关,例如,壮族陶器与苗族陶器的装饰纹样略有不同,因此,对这两者不做过多论述。纹样作为艺术装饰,并非静止图案,而是广西人民生活的缩影,体现了广西人民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美好生活的向往[7]。

  图1 广西侗族风雨桥
图1 广西侗族风雨桥

  Fig.1 Wind and rain bridge

  2.3、 材美工巧

  材美工巧是广西传统文化造物方式的论述,主要由材质、色彩、工艺三部分组成。材质是文化载体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文化的客观性表达。广西天然材质种类丰富,用于造物多为自身属性的传达,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加工制作与就地取材两种。加工制作指天然材质需经过工艺加工,如壮锦、壮锦、漆艺、绣球、器乐、刺绣、首饰等原材料虽源于自然,但并不能直接投入生产。例如,漆艺原料天然生漆必须经过精炼工艺才能投入漆艺品的制作。就地取材即原材料可直接投入使用,如陶瓷、泥炉、木雕、石雕、石刻、竹编、芒编等原材料皆属此范畴。例如木雕(见图3)原料天然木材可直接加工,无需多余加工流程。

  色彩是文化载体的辅助手段,是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达。生活中的一些色彩现象折射出丰富的文化意味,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文化系统[8]。广西人民对色彩的运用多集中于民族服饰、工艺品上,其中以民族服饰最为突出。民族服饰如龙胜瑶族以蓝为底,上披肩垫悬以银饰,头戴红黄相间帽子;工艺品配色则较为复杂,如绣球色彩种类繁多,有红、黄、绿、蓝、粉、紫等,局部颜色鲜明,对比强烈,但整体配色和谐统一;此外,少量工艺品多以原料固有色呈现,如木雕、泥炉、石雕等。工艺是文化载体表达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人性化的体现。广西工艺经古匠人传承发扬保留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如石雕、木雕、剪纸、刺绣、石刻、印染、竹编、纺织等。运用传统工艺塑造的传统民居、生活用品、工艺品、器物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图2 壮锦凤鸟纹
图2 壮锦凤鸟纹

  Fig.2 Zhuang brocade phoenix bird pattern

  图3 木雕
图3 木雕

  Fig.3 Wood carving

  3 、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广西传统文化为当代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而当代设计中广西传统文化的应用是对民俗文化、地域风情、古老工艺等的传承与发展。以下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和设计范畴。

  3.1、 纹样重构

  广西传统纹样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将广西传统纹样运用于当代设计可丰富产品文化内涵,亦有助于文化的创新发展。广西传统纹样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分为:直接运用、提炼概括、变形重组三种方式[9]。

  直接运用即根据设计需求将传统纹样直接运用于产品设计。此类纹样构造较为简单,多以局部装饰或整体造型形式出现于家居产品、生活用品、纪念品中,如几何纹、太阳纹、花山岩纹、简易动植物纹等。例如,根据花山岩纹形态简单、不着细节、风格一致的特征,可将其直接运用于书架的造型设计,花山岩纹见图4。

  提炼概括即以减法原则简化原始纹样并运用于产品设计。此类纹样构成较为复杂、种类较多,如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龙凤纹、铜鼓纹等,多作为装饰运用于家具产品、生活用品、文娱产品、纪念品、电子产品中。例如,壮锦纹样多为几何线条构成,对其中构成较为复杂的纹样提炼概括,运用于手包设计见图5。

  变形重组是对原始纹样解构、重组、创造新纹样的过程。变形重组是纹样属性延伸、扩展的有效手段,是纹样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此种方式产生的纹样兼具形式特征及文化意蕴,符合当代简约审美情趣,适用产品范围较广[10]。例如,将花山岩纹解构与字体重组而成的新纹样,运用于酒包装设计见图6,充满民族气息又新颖有趣。

  3.2 、造型重塑

  广西传统器物是“制器尚象”造物理念实践化的产物,是地域性器物文化的典型代表。下面以广西传统器物为“象”,研究如何从器之物象、器之意象和器之道象三个层面的可感知性转化为激发设计创意与灵感的元素,进而指导当代设计实践[11]。根据广西传统器物特征,分为物象借用、抽象转化、意象迁移三个层面。

  图4 花山岩纹
图4 花山岩纹

  Fig.4 Huashan rock painting

  图5 壮锦手包
图5 壮锦手包

  Fig.5 Zhuang brocade clutch

  物象借用是指对器物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再设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体做法为:将某一器物中最具典型意义部分提炼简化,并与共同特性的产品载体有机融合,达到“形简神似”的创意效果。广西传统建筑、工艺品、器乐、生产工具中有着丰富的“物象”资源,可为当代设计提供较为直接的灵感来源,例如,采用苗族头饰及颈饰造型设计的“溪梳”见图7,造型简单,充满民族气息。

  抽象转化指通过抽象思维对器物元素主要特征进行提取,并结合设计师的主观思维而进行创意升华的过程。抽象设计是广西传统器物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器物元素在当代设计中较高层次的运用。其特征是借助器之物象而进行抽象造物。简言之,所造之物与原始器物并非一一对应关系,而是设计师主观思维的体现。例如,对铜鼓蹲蛙元素概括和转化为抽象造型而设计的不锈钢果盘见图8,造型新颖,充满想象力。

  意象迁移指运用意象思维对传统器物作抽象化解读并赋予象征语义的过程。具体方法为对某一器物做抽象化处理,赋予其象征性语义,使之成为文化符号,并运用于相关产品设计中。广西器物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语境,对其进行文化符号的抽象提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例如麽乜寓意守护和希望,对其造型抽象为人物怀抱球体这一文化符号,可用于儿童娱乐产品的设计。

  3.3、 工艺新解

  广西民族历经长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传统工艺,如木雕、石雕、石刻、剪纸、印染、刺绣、编织、纺织、漆艺等。传统工艺运用于当代设计可为当前设计注入更多形式和内容,又为工艺传承提供更大可能和空间。根据其作用效果不同,分为平面型工艺、立体型工艺两类。

  平面型工艺指工艺作用效果为平面形式,包括刺绣、绘画、剪纸、印染等。此类工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多作为装饰手段。例如,刺绣技法多样、构图自然生动,多用于服饰的艺术装饰;剪纸多以山水、人物、纹样为主题,常作为装饰性图案运用于宗教祭祀、艺术欣赏等日常活动中。对于此类工艺可作为装饰图案或生产工艺,用于旅游纪念品、家居产品、文娱产品等,如广西艺术学院彭黄诗诗将现代风与肌理皱麻材料结合,用传统民族扎染设计的服饰见图9,新潮而不失民族感;将剪纸工艺与现代生产相结合,进行广西旅游纪念章、纪念币的生产,从而创新工艺传承形式。

  图6 酒包装
图6 酒包装

  Fig.6 Liquor packaging

  图7 溪梳
图7 溪梳

  Fig.7 Comb

  图8 果盘
图8 果盘

  Fig.8 Fruit dish

  立体型工艺主要指工艺效果为三维形式,包括木雕、石雕、漆艺、石刻、编织等。此类工艺原料丰富、题材多样,多以装饰物或手工艺品形式呈现。例如,壮族民间的木制雕刻主要用于建筑、家具、面具、神像的装饰[12];编织工艺常用于生活用品的制造,如果篮、靠垫、鞋帽等。此类工艺可用于家具产品、工艺品、生活用品、家电产品、雕塑等产品的生产,如采用竹编工艺进行灯罩的生产,利用漆艺工艺进行家具产品的装饰。

  但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使传统工艺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批量化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为工艺的传承提供更多的方式和可能性。

  3.4 、色彩材质新用

  广西民族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着自身的文化观念和使用方式。下面以壮族色彩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色规律进行总结,探究其新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原则。壮族色彩多见于壮服、壮锦,配色理念有崇尚青黑、鲜明对比、配搭五彩、取色自然四种。崇尚青黑即壮族以青、黑色为主要配色,多见于正规场合的服饰用色;鲜明对比是壮族人民对于色彩艺术性的诉求,如壮锦中红绿相间、蓝紫相映的搭配模式;配搭五彩指注重色彩的装饰性搭配,如壮服以蓝青黑三色为主的同时,多在领、袖等局部增加装饰性色彩[13];取色自然指色彩原料多为天然染料,是天人和谐生态观的体现。将广西色彩配色方式及色彩寓意运用于家具文创产品、生活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民族服饰,进一步丰富民族产品的文化内涵。

  图9 扎染服饰
图9 扎染服饰

  Fig.9 Tie-dye clothing

  广西传统资源种类丰富,主要有木材、竹子、陶土、染料、棉麻等。传统资源中以林业资源种类最为丰富,多盛产优质木材、竹材,如马尾松、柳州杉、樟木、紫油木、松木及麻竹、毛竹、车筒竹、圣音竹等,特征为纹理色泽美观、质地优良耐用、形态坚固硬直,可保留其自然特性,用于家具产品的设计。此外,广西陶土资源丰富,制陶业盛行如夹砂陶、坭兴陶等,为陶瓷产品的制作提供便利。广西自古棉麻种植、纺织、印染技术已有较高水准,棉麻织品式样众多、质量精美,以桂布、桂管布及柳布、古布最为知名;印染材料源于树木、花卉、水果、赭石等天然原料的混合,安全优质。棉麻、染料可用于服饰、布艺品、产品装饰物等。广西传统资源在产品中的使用,一方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赋予产品生态美感。

  4、 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产品中的应用实践

  4.1、 铜鼓桌椅设计

  铜鼓桌椅是铜鼓造型及纹样元素在家具产品中的应用,见图10(梁晓珍毕业作品)。铜鼓是壮族古老的器物,造型简单,纹样丰富,适用于现代简约桌椅设计。本设计造型简练、装饰素雅、功能创新,整体效果充满民族气息。造型上,桌子造型来源于铜鼓整体特征的提炼简化,椅子六边造型,寓意美好;装饰上,椅子装饰图案来源于铜鼓羽人纹样的提炼概括,并以现代审美标准进行图案组合;功能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赋予产品多用途的特征,避免流于形式的仿造;材质上,选取广西当地樟木,保留其表面纹理,营造自然美感。本设计既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又对铜鼓文化传承推广。

  4.2 、壮锦文房设计

  壮锦是广西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壮锦文房是壮锦纹样在文房用品中的应用实践,见图11(周明潇毕业作品)。壮锦纹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繁简兼具,选取蝴蝶纹、云雷纹,凤纹、菊花纹、回字纹,葫芦纹、寿字纹,分别用于镇尺、笔挂、砚台的设计。

  图1 0 铜鼓桌椅
图1 0 铜鼓桌椅

  Fig.10 Table and chair of bronze drum

  图1 1 壮锦文房
图1 1 壮锦文房

  Fig.11 Zhuang brocade stationary

  镇尺造型是蝴蝶纹的运用,寓意自然之美;装饰纹样是对云雷纹的提炼概括,体现秩序之美。笔挂设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笔架造型取自凤纹,寓意富贵吉祥;中间笔挡装饰图案源于菊花纹的提炼概括,象征高雅脱俗;底座造型是回字纹的运用,笔挂整体设计庄重沉稳。砚台造型采自葫芦纹,使用时则为完整纹样,寓意福禄;表面装饰选用寿字纹,共同组成福禄寿的美好寓意。壮锦文房是对壮锦文化传承方式的思考,也为其他纹样的推广提供借鉴。

  4.3 、百色红鼓设计

  鼓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百色红鼓是传统器物纹样、百色红色文化、绣球色彩、木雕工艺在鼓设计中的应用,见图12(符嘉豪毕业作品)。鼓面图案,首先对铜鼓原始纹样解构,再与红七军军旗纹样重新组合,为本设计融入红色文化;鼓面色彩取自绣球常用的红黄配色,寓意吉祥美好,符合红色主题。鼓架底座提取百色骑楼中的植物纹样作为装饰,并运用木雕工艺进行雕刻。本设计在深入挖掘百色当地文化的同时,又结合传统工艺,有助于百色红色文化的推广,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的传承。

  5 、结语

  广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地域研究价值。探究广西传统文化与当设计的结合方式,有助于构建文化传承新模式,也有助于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在深入分析广西传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和设计范畴,并运用于设计实践。为广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照,同时为当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图1 2 百色红鼓
图1 2 百色红鼓

  Fig.12 Red drums
硕博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MBA论文、MPA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代写一篇论文多少钱,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乔宇.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下的圈椅再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0):231-234.QIAO Yu.The Redesign of the Armchair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s[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8,39(20):231-234.
  [2]杨宗亮.壮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YANG Zong-liang.Cultural History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M].Kunming,Yunnan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2014.
  [3]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2.ZHANG Zhao.Guangxi Zhua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Zhuang Development Research[D].Guili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2002.
  [4] 肖清风.制器尚象--中国古代的造物方式[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4):93-95.XIAO Qing-feng.Making Ware and Shangxiang:Ancient Chinese Way of Creation[J].Journal of Hubei Academy of Fine Arts,2013(4):93-95.
  [5]江牧,林鸿.人工事物的设计逻辑与特征[J].包装工程,2019,40(18):61-73.JIANG Mu,LIN Hong.Design Logic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tificial Things[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9,40(18):61-73.
  [6]任立昭.广西瑶族文化与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REN Li-zhao.Research on the Culture and Design of the Yao Ethnic Group in Guangxi[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04.
  [7]路琼.壮锦纹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LU Qiong.Research on Zhuang Brocade Ornamentation[D].Jinan:Shandong University,2017.
  [8]李静.中国色彩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美与时代(上),2020(1):87-89.LI Jing.The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olor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Beauty and Times(Part 1),2020(1):87-89.
  [9]苑军.传统纹样在藤制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40(20):142-145.YUAN Jun.The a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the Design of Rattan Furniture[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9,40(20):142-145.
  [10]徐沛文,金旭明.壮锦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42-43.XU Pei-wen,JIN Xu-ming.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Zhuang Brocade Patterns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J].Furniture and Interior Decoration,2019(1):42-43.
  [11] 杨先艺,王永东.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智慧在当下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16):344-352.YANG Xian-yi,WANG Yong-dong.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Making Utensils and Images”[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0,41(16):344-352.
  [12]庞鲜,曾婧.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14):332-338.PANG Xian,ZENG Jing.The Application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al Elements in Furniture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0,41(14):332-338.
  [13]谭柱成.壮族服饰的色彩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文艺家,2019(11):93.TAN Zhu-cheng.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lor Elements of Zhuang Ethnic Group Costumes in the Design of Graphic Advertisements[J].China Literature and Art,20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