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儒商精神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硕博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MBA论文、MPA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以下是硕博论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一篇社会哲学论文范文,内容是关于浅析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儒商指的是商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守儒家的道德准则,尤其是在义利观上表现为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他们重诚信、讲道义,他们心怀国家,心怀百姓,经商利国利民。儒商们之所以能够奉行儒家的义利观,做到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主要在于他们严于律己,恪守内心的道德规范,尤其是儒家讲的“诚”,真正在商业活动中做到不欺心,诚信服务,这也就是符合儒家义的规范。代写一篇论文多少钱,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后世商人遵循儒家基本思想,从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原则出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经营行为,因而被称为义商或儒商。在社会主义市场中,企业要想保持长久信誉而不被淘汰,就应从各方面树立良好的儒商形象,以儒商智慧推动当代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儒商; 企业发展; 运用;
一、儒家的商道智慧
1. 经商“义以为上”。
春秋时期,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局面,各个诸侯国都在大肆进行军事战争,以此扩张土地与人口,企图实现国家富强。而孔子希望通过推行周礼,人人仁爱,来重建当时人们的价值理念,使得社会得以安定。诸侯国争权夺利,罔顾仁义,对于这种现象,孔子则是极力反对。在义利观上,孔子从君子的人格出发而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这是孔子义利观的原则。孔子不反对求利,在他看来,求利是人的固有欲望,是无可厚非的,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谋求利益应当被允许,也没有理由不允许人对富贵的追求。孔子也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财富如果可以追求,哪怕是为人执鞭驾车,他也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孔子虽然肯定人对富贵的追求,但绝不意味着孔子赞成所有的求利方式。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指出,君子从道义出发,小人从利益出发。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真正有道德的君子关心和践行的是大道,而不屑于眼前的小利。所以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孔子坚决反对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利益,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这里是说,富裕和显贵是每个人希望能够得到的两样东西,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该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们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无法真正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孔子认为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荣华要取之有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并不认为贫穷会让人痛苦,或者说贫穷绝不是造成痛苦的原因,而不按道德行事,以不正当途径谋取私利,最终让人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荣华富贵也会烟消云散。总之,孔子的义利观主张以义为上,强调见利思义,这是他的义利观原则。企业发展同样需要以义为上,不能为了谋取私利而罔顾道义。
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孟子进一步继承发挥了孔子的义利观。孔子强调以义为上,孟子进一步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告诉梁惠王首先要明确大道仁义,何必一直强调“利”呢,过分地强调利,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处于危险地步而导致灭亡。所以要先义后利,这样一来,人人讲道义,互相仁爱,国家最终能够实现国富民强。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反之,“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假若轻义而重利,那么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先义后利还表现在舍生取义的精神,“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从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为了维护义,在必要的时刻需要做出牺牲,牺牲生命来维护道义,可见孟子对义非常地看重。他认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告子上》),道义比眼前的小利更有意义,牺牲生命维护道义也是值得的。孟子义利观的主要特点还表现为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对待利时,尽管孟子较少谈及利,但并不是一味反对、排斥利;在对待义时,也不是一味强调义而不顾任何利,利与义要到具体问题中做分析,不是空洞的概念,同时也要分清主次轻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权宜。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这种行为是不是礼,孟子指出这是礼法规定的范畴。淳于髡接着问如果嫂子落水了要不要用手去拉,孟子认为嫂子落水当然要去用手拉上来,否则,见死不救,就如同豺狼。孟子不是想违反义礼,而是强调在生死面前对于礼法不必过于拘泥,用手去拉是对礼法的变通。可以说,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重视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通权达变精神。
3. 以义制利。
荀子的义利观以他的人性论为基础,与孟子主张人性善不同,荀子主张人性恶。荀子反对孟子主张的先验道德论,荀子认为人性不是善的,而是恶。“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性恶论》)荀子认为,人为了满足自身欲望的追名逐利是出于本性的原因,贪图享乐,追名逐利就是恶的本性,而所谓的善则是“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即通过后天对人性的人为改造之后得来的。在荀子看来“礼义”“法度”都是由圣人、君主制定出来的人为产物,用以教化约束人们以及处理社会关系,以此保证社会的有序和谐。由此,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荀子·大略》)这里强调义利都是不可或缺的,义是道德追求,或者说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利则是物质层面的需要,二者都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往往为了谋求私利而罔顾道义,这也是荀子不想看到的,一方面他承认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更会反对不顾道义地追求私利。因此,荀子同时主张以义制利,具体来讲就是用礼法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企业如果不按照规则生产经营,势必深受其害。
二、企业儒商形象的树立
1. 企业儒商精神的内涵。
儒商指的是商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守儒家的道德准则,尤其是在义利观上表现为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他们重诚信、讲道义,他们心怀国家,心怀百姓,经商利国利民。儒商们之所以能够奉行儒家的义利观,做到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主要在于他们严于律己,恪守内心的道德规范,尤其是儒家讲的“诚”,真正在商业活动中做到不欺心,诚信服务,这也就是符合儒家义的规范。历史上的子贡、宋清、张謇等都是儒商的代表。
2. 企业培养儒商精神的路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属于生产者、经营者或者销售者,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树立良好的义利观与儒商的形象。
(1)经营方面。儒商在经营过程中从不牟取暴利,一般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方式,对于那种借势抬高价格以谋大利的商人,会遭到世人与商界唾弃;对于所经营的产品,儒商不仅看重它的经济价值,更看重它的伦理价值,如果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只是为了赚钱,但是它的流通可能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那么这种销售行为也会为儒商所不齿,因此儒商大多经营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通过恰当的方式以及合理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目的是服务大众,造福百姓,而不是谋取暴利。
(2)竞争方面。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集中,从而形成垄断。尤其在当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竞争失败,往往遭遇破产。市场经济中反对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违背市场规律,也违反法律法规,破坏市场秩序。在正当竞争中,儒商主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样既不会破环市场秩序,还可以共同发展,共同为社会大众服务。一方面,发展较好或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要从人才、资金、产业等方面,给予发展较慢的劣势企业大力支持,帮助发展较慢或落后企业创新机制、更新观念、调整结构,走出当前经济发展的“泥潭”;另一方面,处于发展劣势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把现有特色产品优势和当下丰富灵活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将企业产品制造研发优势和目前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在合作中实现经济发展的再跨越、再升级。唯有互利共赢,共同合作才是制胜之道。
(3)管理方面。儒商以人为本,企业首先把员工当家人,不仅在物质上提供较好的基本保障,如良好的办公环境与合理的工资待遇,此外,企业还会在员工精神层面上给予关照,他们尊重每一位员工,倾听每一位员工的诉求,并给予帮助或慰藉,而不是把员工当作谋取私利的机器,真正爱每一位员工,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具体来讲,一是要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争创模范“员工之家”,打造企业“家文化”,尤其是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对于关系到员工利益的事情,都应向每位员工征求意见。通过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增强广大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意识,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建设。二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团建活动,既能丰富员工的生活,又有利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增进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情谊,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三是企业要关心困难职工及其家属,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召开员工座谈会、基层慰问、领导信箱等,及时了解困难员工的情况与诉求,最大限度提升员工满意度。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企业只有爱消费者,爱员工,这样才能收获大众百姓的信任,拥有持久的信誉;企业只有培养正确的商业思维,努力汲取儒商智慧,在未来发展中才能不断前进。
硕博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MBA论文、MPA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代写一篇论文多少钱,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北.荀子义利观及其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11.
[2]裴孔亮.先秦儒家“义利观”与古代义商形象的特质[J].文史博览,2011(01):47-48.
[3]黄蔚.孔子义利观与当代儒商[D].武汉:武汉大学,201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