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硕博原创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答辩的策略


  (1)答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辩不同于平常的考试,对于每-一个答辩者来说,缺乏答辩的平常经验,所以会在答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缺乏锻炼,自信不足
  答辩的场合对于答辩者而言是经历甚少,甚至从来经历过的。严甫的答辩场、威严的答辩委员都直接影响到答解者自现我现的情绪。因此,在答辩场上经常会看到答辩者口齿不清、除虾心跳、结巴巴地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场景。即使在回答辩委员问题时也总是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回答得不合适会购笑大方。这种种的顾虑,实际上已成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各辩成绩的评定。
  其实,古时就有诗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每位答辩者要树立充足的信心。此外,要正确认识答辩的意义。答辩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 次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是一次能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专业知识的机会,这样就会缓解答辩者的紧张情绪,只要能以一种正常、平稳的态度参与答辩,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今后要经历的挑战和竞争是我们所未能料及的,自信从容的心理素质是立足社会的基础,“自我包装,自我设计,自我推销”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选择趋势。作为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面对书本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容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因此,答辩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自己作一些深呼吸练习,以此作为缓解。此外还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
  ②准备不足,仓促应答
  答辩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论文、预测答辩论题,以及必要的答辩心理准备,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基础,它们会直接影响到答辩的心理。
  如果不熟悉论文的内容,不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结构、提要作深人的了解和分析,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理,再加上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势必会造成被动局面。如果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有些难度,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也是在所难免的。
  常言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只有熟了解自己论文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意、定义、概念、要点、逻辑关系、结构,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是引用、借鉴别人的观点。自己的论文在目前学术研究中的定位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还能对液文中的问题做哪些更为深人的思考,那么才能在答解过程中胸有成竹,,应对白如。知彼,就是要r解答辩老师,分析可能提问哪些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在前面有过专门论述,请参阅提示的角度予以把握。此外,未毕业的同学,可以旁听毕业答辩会。熟果客辩程序,让自己事先对答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③答非所问,生拉硬扯
  答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而:面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贩,有些答辩者或许是卖弄自己的知识,或许是不知该如何回答。旧又为了避免冷场的局面,会答非所问地给出其他-些毫无关联的答案。比如,一个学生写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老师问她如何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评价。学生回答说:她是继鲁迅后的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求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实际上,在回答问题时,针对老师的提问展开回答就行了,不必谈作家的贡献,因为老师要求的是对作品的分析,而且每个人答辩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答辩的过程中,切莫生拉硬扯,要仔细分析、思考后再做回答。
  ④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的原因:一是知识积累的局限所致,由于知识积累缺乏.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不住答辩老师的再三追问:二是由于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许多知识虽然学过,但难以运用自如。三是由于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转化能力较弱,一涉及比较分析就不知所措,难以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答辩老师提出-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时,各辩者不能全面、系统、知比福使明自己的观点,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2)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顺利地通过答辩关,在答辩的过程中就勇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①听明题意,紧握题旨,限制题目,紧扣要害
  答辩者在自述论文主要内容之后,就要集中精力注意听清主辩老师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意象,紧扣题旨。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较大,题意范围较宽,答辩者可以巧妙地通过“设想"或“设问",对题目加以限制、缩小,抓住主要方面做出回答。如:“我想,老师提的这个问题主要..... ,我就着重.谈....
  ②先易后难,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切中要害
  一般而言,答辩教师会提出好几个问题,允许答辩者做一定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回答,不必一定按老师的提问顺序作答。这样,有助于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克服紧张情绪而趋于从容流畅,也避免了因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问题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回答复杂的问题时,要力求做到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可将自己的回答分成几个步骤--作答,阐述时可以用“首先、其次”等字眼加以强调,也可用适当的语气停顿以示区别。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答辩时间是有限的,回答时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地导向主题,不宜随意发挥扩充话题,以致言多必失。
  ③坦诚直言,失者莫辩,把握分寸,善于进退
  对于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 应直言相告,当答辩老师指出时更应当坦率承认。小小的失误是不会影响论文成绩的评定的。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或是自己只作过租浅研究并未有深思熟虑的问题,或是很有启发,但是我一下子难于回答,容我以后对问题研究后再和老师一起探讨。
  答辩者在答辩中还要注意把握分寸,如内容上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哪些内容要强调,哪些要略述,都要把握好分寸。容间中步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尤其要注意分寸,力求客观公允。打勿狂妄自大。
  ④巧妙应对,谦虚大胆,勇于探索,求同存异
  如果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切莫自暴自弃,可采用迁回战术,旁敵侧击,争取老师的提示,疏通思路。-般而言,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只要答辩者一开口,老师必将设法进-步指明回答方向,或从另一角度重新发问,给答辩者以提示、引导。此时,答辩者当特别注意领会老师的意思,一旦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立刻抓住关键,发表见解。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启发性相关问题,虽然答辩者回答得不是很好,但是他这种谦虚大胆、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显然不会影响对答辩论文的评分。对于疑难问题,应当求同存异,既表现答辩者对老师的尊重,又表现了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术研究的良好素质。
  以上是答辩过程中的一些应对措施,要 想取得良好的答辩成绩,仅有这些答辩对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平时一点一海知识的积累、素质、能力的培养。只有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习环节,方可取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