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结论该怎么写?
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首先各部分内容要完整,结论作为写作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论文结论就是结合前言、背景和论文里的论点做的一个总结,还可以根据论文中的现状分析和现有对策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对于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或者展望一下未来。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基础上。做好结论部分,目的在于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可以是中心思想的重申、研究结果或主要观点的归纳,也可以是某些启示性的解释或考虑,以及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所进行的预测等。而硕士笔者发现,很多人都没很好的硕士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那么具体该怎么写,有哪些要求。下面笔者就分享毕业论文结论部分写作攻略,给大家进行参考。
一、结论文字格式要求
(一)论文的结论要作为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写,不加章号;
(二)结论的字数要求在600—800左右;
(三)在结论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数学或化学方面的论文在结论中不得不用数据公式或化学反应式外,一般不用图标和公式。
二、结论写作内容和类型
(一)结论中一般应阐述以下内容: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结论必须淸楚地表明本论文的观点,有什么理论背景的支持,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等,若用数字来说明则效果嫌佳,说服力最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避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前瞻性说明未解决的问题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包括研究假设、资料收集、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后来的研究在该领域进一步完善指明方向。
3、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中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能为后来者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对于一篇毕业论文的结论,上述基本结论是必需的,而不足之处和研究建议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多论述或少论述。论文的结论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段的格式安排可作如下考虑: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 1),2),3 )等,每条成一段,包括几句话或1句话;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几句话。
(二)结论的类型
1、分析综合: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2、预示展望: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价值、意义、作用推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3、事实对比: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4、解释说明: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5、提出问题: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结论的常用句型
(一)以“阐明了……机制”、“研究了……”,或者“为了……的目的”讲述研究目的。注意写出最适合表达目的的动词。
(二)“开展了……”,写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结果表明……”,讲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
(四)“本研究的结果意味着……”,讲述得出的结论。
四、结论写作要规避哪些写法
(一)把结论写成余论:结论就是结论,不需要再余一些问题给读者展示。
(二)把结论写成展望:一篇论文把论文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即可,一般不需要再展望什么。如果一定要展望,那么在结论之后写百十个字表达一下即可。
(三)把结论写成感想:不少同学在结论中经常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把许多与结论没有关联的东西写进来,这是忌讳的。
(四)把结论写成结语:结论与结语属于两个独立概念,前者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判断”,而后者则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句话。结论需要在经过严谨的论证、推导、调查或实验之后才能够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客观性的论断,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认识、升华。这个论断既有可能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迸一步推进,也有可能是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相反,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却都要求是明确的、准确的,并具有普遍性,其篇幅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可长可短。结语相对结论而言,在内容的表述上宽泛许多,可表达简单的推导结果,也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人研究、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等等,语言表述上要求尽量简短。
(五)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言中出现结论内容,在文末又再次重复结论内容.有的作者采用“倒推”方式,在引言部分开篇就将科研的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包括得出的结论先给出,然后再展开详细论证,而在正文论证之后文末又再次给出结论,使前后内容重复。另一种情况是结论中出现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如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等,把结论写得像引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始,其目的更多是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历史背景,说明研究的起点、重点和价值,提出正文待解决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而结论除包括对结果作出的逻辑延伸外,还包括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回应,即综述所得结果。二者无论从作用,还是从撰写内容上都有严格区分。
五、结论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论的语言要十分简练,扼要。对结论性的东西展开讨论,不重复各段小结中的内容;对可有可无的词语,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等应坚决删除。措辞严谨,语句要像法律条文一样,扎钉截铁,不模棱两可,每句话只有唯一的解释,不允许存在歧义;肯定与否定必须十分明确,切忌使用“大概”、“可能”等类似词语,以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让人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二)避免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结论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在结论中应当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或定量信息,为了提高可读性,一般使用量名称,而不使用量符号。比如,可以说“电流与电阻呈正反比关系”,而不能说 “I与R呈反比关系”。作者的结论也不能产生于研究或实验之前。
(三)要使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如果有新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议题,可能使论文原有的观点被淡化,也会使论文的结论阐述不清。
(四)结论不能写成对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如果得出的结果的要点在正文没有明确给出,可在结论部分以最简洁易懂的文字写出。
(五)结论可以对研究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定性评价。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作自我评价,如用“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等语句来作自我评价。成果到底属何种水平,读者自会评说,不必由论文作者把它写在结论里。
(六)不要出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样的行文。
(七)结论应基本采用文字叙述,除个别论述实际需要,一般不再出现图、表,做到言简意赅,主要表达定量信息,必要时可将重要数据或结果引用到结论中.另外,结论体现的应是作者在本文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中所借鉴的他人文献资料应安排在正文部分,避免出现在结论中.再有,还应避免出现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的语句,减少无关语句.
(八)避免草草收尾和画蛇添足。尽量避免广告词,认为研究成果如何好、如何髙、如何准或指标如何髙等。必须基于论文的研究,写出体现论文的特点和特色的结论。因为研究或研究方法中的内容才更能代表论文的特点、特色(即创新点),如果写得很少,甚至只字不提,这就使得所写结论不足以服人,缺乏可信度。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我们要认真做好,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毕业论文结论部分并非单一问题的结论,而是整篇内容写作的结局。
结论作为论文的总论点,是整篇论文的精华所在,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一个表达准确、简明扼要的结论除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水平外,更多反映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概括能力,大大提髙论文的传播质量。

(一)论文的结论要作为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写,不加章号;
(二)结论的字数要求在600—800左右;
(三)在结论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数学或化学方面的论文在结论中不得不用数据公式或化学反应式外,一般不用图标和公式。
二、结论写作内容和类型
(一)结论中一般应阐述以下内容: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结论必须淸楚地表明本论文的观点,有什么理论背景的支持,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等,若用数字来说明则效果嫌佳,说服力最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避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前瞻性说明未解决的问题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包括研究假设、资料收集、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后来的研究在该领域进一步完善指明方向。
3、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中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能为后来者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对于一篇毕业论文的结论,上述基本结论是必需的,而不足之处和研究建议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多论述或少论述。论文的结论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段的格式安排可作如下考虑: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 1),2),3 )等,每条成一段,包括几句话或1句话;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几句话。

(二)结论的类型
1、分析综合: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2、预示展望: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价值、意义、作用推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3、事实对比: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4、解释说明: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5、提出问题: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结论的常用句型
(一)以“阐明了……机制”、“研究了……”,或者“为了……的目的”讲述研究目的。注意写出最适合表达目的的动词。
(二)“开展了……”,写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结果表明……”,讲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
(四)“本研究的结果意味着……”,讲述得出的结论。
四、结论写作要规避哪些写法
(一)把结论写成余论:结论就是结论,不需要再余一些问题给读者展示。
(二)把结论写成展望:一篇论文把论文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即可,一般不需要再展望什么。如果一定要展望,那么在结论之后写百十个字表达一下即可。
(三)把结论写成感想:不少同学在结论中经常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把许多与结论没有关联的东西写进来,这是忌讳的。
(四)把结论写成结语:结论与结语属于两个独立概念,前者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判断”,而后者则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句话。结论需要在经过严谨的论证、推导、调查或实验之后才能够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客观性的论断,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认识、升华。这个论断既有可能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迸一步推进,也有可能是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相反,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却都要求是明确的、准确的,并具有普遍性,其篇幅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可长可短。结语相对结论而言,在内容的表述上宽泛许多,可表达简单的推导结果,也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人研究、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等等,语言表述上要求尽量简短。
(五)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言中出现结论内容,在文末又再次重复结论内容.有的作者采用“倒推”方式,在引言部分开篇就将科研的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包括得出的结论先给出,然后再展开详细论证,而在正文论证之后文末又再次给出结论,使前后内容重复。另一种情况是结论中出现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如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等,把结论写得像引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始,其目的更多是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历史背景,说明研究的起点、重点和价值,提出正文待解决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而结论除包括对结果作出的逻辑延伸外,还包括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回应,即综述所得结果。二者无论从作用,还是从撰写内容上都有严格区分。
五、结论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论的语言要十分简练,扼要。对结论性的东西展开讨论,不重复各段小结中的内容;对可有可无的词语,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等应坚决删除。措辞严谨,语句要像法律条文一样,扎钉截铁,不模棱两可,每句话只有唯一的解释,不允许存在歧义;肯定与否定必须十分明确,切忌使用“大概”、“可能”等类似词语,以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让人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二)避免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结论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在结论中应当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或定量信息,为了提高可读性,一般使用量名称,而不使用量符号。比如,可以说“电流与电阻呈正反比关系”,而不能说 “I与R呈反比关系”。作者的结论也不能产生于研究或实验之前。
(三)要使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如果有新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议题,可能使论文原有的观点被淡化,也会使论文的结论阐述不清。
(四)结论不能写成对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如果得出的结果的要点在正文没有明确给出,可在结论部分以最简洁易懂的文字写出。
(五)结论可以对研究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定性评价。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作自我评价,如用“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等语句来作自我评价。成果到底属何种水平,读者自会评说,不必由论文作者把它写在结论里。
(六)不要出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样的行文。
(七)结论应基本采用文字叙述,除个别论述实际需要,一般不再出现图、表,做到言简意赅,主要表达定量信息,必要时可将重要数据或结果引用到结论中.另外,结论体现的应是作者在本文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中所借鉴的他人文献资料应安排在正文部分,避免出现在结论中.再有,还应避免出现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的语句,减少无关语句.
(八)避免草草收尾和画蛇添足。尽量避免广告词,认为研究成果如何好、如何髙、如何准或指标如何髙等。必须基于论文的研究,写出体现论文的特点和特色的结论。因为研究或研究方法中的内容才更能代表论文的特点、特色(即创新点),如果写得很少,甚至只字不提,这就使得所写结论不足以服人,缺乏可信度。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我们要认真做好,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毕业论文结论部分并非单一问题的结论,而是整篇内容写作的结局。
结论作为论文的总论点,是整篇论文的精华所在,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一个表达准确、简明扼要的结论除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水平外,更多反映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概括能力,大大提髙论文的传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