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做确定论文标题。其实,两者差别甚太,不可混为一谈。所谓“论文选题”,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具体地讲,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可能向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词确切、科学、规范,并具简单明了、易予检索和题目新颖等特点。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立异标新。
二.并非所窍“问题”都是可研究的“科学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并非新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
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为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显然,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例如,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
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
3.并非所有“真实问题”都能进行研究。
科研中的真实问题,根据对其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可进一步区分为能解决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选题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献检索与查新,了解研究前沿动态,避免重复性研究。
三.学位论文的开题查新应查准、查全
有些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或开题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查新,仅凭手头的几篇论文或书籍,或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匆匆选题或开题,这就容易陷入重复他人研究成果的困境,弄得骑虎难下。
选题查新,关键在于查准和查全。查准要求有合理的检索策略,如关键词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
四.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选题报告是对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总结,是监督和保证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亦可使更多入了解、关心和帮助硕士生的科研工作。
选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按照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以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在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应该由导师小组参加,一般不少于5入,主要针对选题的目的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题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水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点、工作量、工作进度等进行审定。
按优秀、通过、不通过三等级评分。凡未获通过或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论文题目及基本内容时,需要重薪进行选题报告并按程序重新审批。写出选题报告后,研究生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然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书,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的先进性,避免因选题不当带来的风险。